关于加快推行龙湾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建议 | ||||||||
| ||||||||
公共“骑士”时代离龙湾有几远---关于加快推行龙湾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建议 王勤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进入到急剧膨胀期,城市交通“肠梗阻”,城区运转速度缓慢,市民出行痛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生活质量降低。当速度、便捷越来越多地与污染、拥堵、低效,甚至死亡相连。同时,为了满足机动车交通需求,现在的道路建设不惜破坏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步行道路不断被边缘化,自行车道路甚至不复存在。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反思汽车文明在给予的同时,又带走了什么?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缓解市民出行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很多措施都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龙湾必须探索新的特色公共交通体系,尽快推出城区公共自行车已迫在眉睫。 一、倡导绿色交通,推进生态文明城区建设 1、提升出行效率,缓解城区交通运营压力。调查发现,早晚高峰时段,在龙湾主要道路,车速约为12公里/小时,影响了出行效率。英国咨询公司雷格斯公司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从家到单位单程)花费的时间领先全球。我国各大城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是多少呢? 在中国50个主要城市中,有17个城市上班的花费平均时间大于30分钟。在温州呢?在调查中,在正常情况下,市民单程路途平均耗时为22.86分钟,其中,80%受访者上班单程耗时在10--40分钟之间,36%的受访者上班单程耗时在半个小时以上。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说明,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化进程,还体现了现行的城市交通状况。与机动车相比,自行车是一种环保型的交通工具。据相关部门统计:一条车行道,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1000-1200辆/小时,而自行车的通过量是3000-3500辆/小时,为小汽车的3倍,停放1辆小汽车的用地可以停放8-12辆自行车。当人们在短区间活动时大量租用自行车,就会减少机动车用量,城区的小路便道可充分利用,这样能加大城区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显而易见。 2、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创建绿色城区。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重视的热点、焦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出行工具的碳排放系数(kg·km-1人-1):飞机0.18;火车0.062;轮船 0.060;轨道交通 0.061;公共汽车0.062;小气车(1.4-2.0L排量)0.51;混合动力车0.12;摩托车0.10;自行车0。从大道理来讲,全球温室效应出现,气温升高,冰山融化,水平面抬升。二氧化碳是祸首之一。从小范围来说,温州已被纳入PM2.5监测试点城市之一。汽车尾气是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测算,一个人开车上下班,行驶10公里要排碳近2.73千克,以每天1万人次放弃轿车选择免费单车出行来计算,一天可减少的排碳量为2.73万千克,一年就是996万千克,相当于增加233万平方米的绿地。自行车环保,零碳排放,对实现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的目标会产生积极影响,让城区看到更多的蓝天。 3、提升龙湾形象,减少城区交通建设投资。目前,龙湾还没有出租车公司。市民出行的大都要靠小车、公交车、摩的与三轮车。摩的与三轮车是我国交通管理的一大公害。摩的、三轮车屡禁不止、打而不绝,其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长期存在。公共自行车在城区的推广和运营、市民高频率的使用,会大大挤压摩的、三轮车市场空间,以市场手段达到根治摩的、三轮车目的,并可以提升龙湾形象,增加美誉度。实施公共自行车还在于其经济性。建1公里主干道,政府需要投入约6千万;建1公里快速路,要投入约1个亿;而建立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大约只需投入几百万。若龙湾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开发达到一定的规模,还能使龙湾交通通行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无须改造增加很多,每年节约很多的交通扩建投资。 4、增强生活热情,较好改善市民身体素质。目前,生活富裕了,生活节奏快了,市民日常合理锻炼时间少了。工作人员则长期对着电脑办公,缺乏合理运动,大肚子、肩颈病也成了职业的象征。出则汽车、入则空调的线性生活,更是严重影响身体素质。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建设健康城区、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发展公共自行车对改变开车习惯,增加身体锻炼机会,大有裨益。通过使用公共自行车,人们可以把上下班出行与锻炼身体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 5、重视以人为本,提高市民对政府满意度。公共自行车既是短距离摆渡工具和换乘工具,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新概念、新生活”为理念的公共自行车的推广,无疑用一种最亲切有效的方式,于无声处塑造一种新的市民文化和城市“软实力”,那便是——现代、时尚、动感、文明。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必将催生一批公益性岗位,对于促进下岗人员再就业,又多一条途径。同时,便利廉价的出行条件有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改革。 二、推行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建议 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对提升城区品位和市民幸福指数,增强城区亲和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议: 1、加大宣传,鼓励绿色出行,进一步提倡低碳生活。加强公共舆论宣传力度,倡导绿色交通,鼓励市民短途出行采用自行车交通方式,逐步出台适度限制机动车出行政策,让低碳交通出行成为市民的自觉选择。对那些使用次数多、累计时间长的市民,建议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以鼓励他们绿色出行为城区的环保节能做贡献。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每年可以举办评选诸如“最美骑车人”等有助于提倡自行车出行的活动,培养自行车短途出行的好习惯、好风气! 2、量力而行,采取多种模式,进一步减少投入成本。第一种采取“政府投资”模式。将公共自行车真正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看作是公交的一部分,纳入城区公交体系,与公共汽车在站点建设和规模发展上同等对待、同等支持,直接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政府可以在建设期前期,启动建造部分站点,然后通过拍卖一定年限的盈利点的经营权来获取公共自行车的后续建设投入资金。第二种采取“主辅补充”模式。按照“社会参与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经营收入补充”的原则,由政府给予启动资金,运营公司负责建设,建成后通过广告位拍卖、服务亭有限出让的方式收回部分建设成本,不足部分由财政给予支持。第三种采取“政企共建”模式。政府和运营公司各出资50%;运营费用方面,第一年政府承担50%,之后逐年减少至30% 。政府资金以出让广告经营权的思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3、扩大站点,采取公交配套,进一步扩大惠民利民。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规划布局要坚持“以人为本、利民为先”理念,合理增加公共自行车和桩位数量、提高公共自行车服务的空间密度,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和重点街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全覆盖”,满足市民用车需求。主要点设置于人流非常集中、出行需求量大、自行车使用率高的的区域。如公交枢纽站、大中型公共停车场以及区级行政中心、大型商贸区、公园、风景旅游区等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次要点设置于人流相对集中、出行需求量相对较大、自行车使用率相对较高的的区域。如次要公交首末站、中小型商贸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场所。一般点设置于居住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地区。 4、合理收费,采取广告反哺,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采取免费及低收费的出租方式,保障市民骑车出行。对长时间占用公共自行车的人员适当增加收费,以降低公共资源被过度占用。1小时内免费,超过1小时的进行收费,收费从租车卡中扣除。为了公共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维护,可收取一定的租赁费。市民通过办卡的形式交纳一定的诚信保证金和租赁费。诚信金专门用于车子的遗失、损坏等赔偿。开拓多元营利模式,大力开发公共自行车投放点的户外广告、服务亭、桩位、维修站点、自行车车身、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关联设施的广告资源。公共自行车基本覆盖了主城区和人流量大的所有地方,这种广告威力和效果不是一般的媒体所比拟的。通过广告收益来弥补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份额。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捐赠自行车,号召市民将家里闲置的自行车提供出来,纳入公用自行车的公共管理,贡献自行车的市民在服务区内可以免费长期使用,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让居民闲置物品有很好的去处。 5、科学统筹,采取智能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对承担运营的公司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选取良好资质的公司运营管理。服务管理方面,自行车投放点要采用先进的智能技术与智能管理手段,实现智能看守、智能租车,为租车人提供快捷及时的服务。公共自行车实施联网,在任意一个服务点都可以实行“随用随租车,用后速还”的模式。并与鹿城、瓯海进行对接,实行一卡通,方便市民。当公共自行车被非正常取车时,必须要有远程和即时报警系统。 推行公共自行车意义不止于节约能源、减缓拥堵、方便出行,更在于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快捷的公共自行车,能使龙湾城区更加充满浓厚的人文之味、关怀之情,从而提高广大市民和外来者对城区生活和工作的幸福之感、归属之感。因此,我相信,随着龙湾环境的日益优美,城区框架的逐步扩大,公共自行车也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让绿色出行成为现实,再为龙湾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时的龙湾,会宜居、宜商、更宜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