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提案天地 > 重点提案
重点提案
关于率先在龙湾建立放心食品市场的提案
发布日期:2013-04-18 作者:陶惜分字号:[ ]

关于率先在龙湾建立放心食品市场的提案

陶惜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饮食。但近年来,从瘦肉精到地沟油、染色馒头;从毒豆芽到甲醛白菜、药袋苹果。使用激素、超标农药、化学试剂、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小作坊、黑窝点”出现了有毒食品,就连金华火腿、雀巢奶粉、茅台酒,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也陷入了“问题食品门”。食品安全,成了当前民生领域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食品安全“一法两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从今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望比较,依然存在差距。概括来讲,主要问题有三:

  一、监管主体不明晰。当前,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体涉及海洋渔业、农林、卫生疾控、工商、质监等众多部门,但因食品种类众多,并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各部门各自依据自己的政策法规,各为其主,各行其是,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形成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这是造成当前“有利就管,无利则推”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的主要原因。

  二、监管目标不明确。据了解,全区现有3000多家小食杂店,其中无证小作坊60多家。它们规模小、分布散、工艺技术落后、加工设备简陋、卫生条件较差、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也较低。如何既充分考虑生产经营者的生计,又引导、鼓励、支持并促使它们形成规范,向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是当前食品监管部门工作一个两难问题。但因为缺乏统一明确的目标,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三、监管行为不到位。我区目前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测主要针对重点农产品(杨梅)和农业规模种养殖基地,大量种养散户尚未纳入监管范围,检测范围有限,而且速检也只能就常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进行定性检测,还不能作定量检测。在我区60多家农贸市场中,有速检装备仅7家,且大部分速检设备形同摆设。鉴于食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有限,目前我区海洋渔业、农林、卫生疾控等部门均缺乏专业的检测机构,专业执法人员短缺,现有检测仪器设备有限,譬如重金属、病菌微生物、激素等项目目前都必须送省市检测,这可能是造成多头执法或执法盲区甚至选择性执法的主要原因。

  鉴于政府在监管主体、目标和行为存在问题,导致个别商家“金钱至上,利润第一”,为了牟取暴利而置生命健康于不顾,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我建议:

  一、建立“龙湾食品检测中心”,统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这是回答“谁来做”的角色定位问题。海洋渔业、农林、卫生疾控、工商、质监等众多部门如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个齿轮,但齿轮之间必须相互咬合、协调工作,食品安全监管整个机器才能顺利运行。因此,建立“龙湾食品检测中心”, 改革当前“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体制存在的问题,完善“条块结合、联合执法、行业自律、统一监管”的监管机制。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优化整合部门技术检测和行政执法资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长效的技术保障和稳定的组织支持。

  二、形成“龙湾放心食品市场”,有效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这是回答“做什么”的目标定位问题。在当前食品安全“普遍违法、罚不责众”的现状下,仅仅依靠政府行政力量这只有形的手是难以为继的,我们还必须依靠市场力量这只无形的手,根治食品安全这一顽疾。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召回制度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把形成“龙湾放心食品市场”作为监管目标,以健全安全食品准入机制和建立财政专项补贴合格食品为抓手,坚持“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推进“放心食品市场”的规划建设,逐步构建起我区食品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强食品行业规划和道德法规教育,继承弘扬龙湾传统特色的食品文化。这是回答“怎么做”的工作策略问题。当前,食品安全呈现的“小、散、乱”问题,除了行政措施和市场手段,更需要依靠文化来引导推进。为此,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首先,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依托“龙湾食品检测中心”,从龙湾人文、地理、历史等特点出发,及时做好食品行业的专项规划,明晰监管主体及责任,明确监管目标及载体,规范监管行为及方法,可借助实施财政奖励补贴制度,打造龙湾传统特色品牌食品,致力于在全市率先形成标准规范的放心食品市场,并辐射瓯海、鹿城等周边地区,充分发掘我区发展传统特色食品文化的先发优势。

  其次,新闻媒体要加大食品安全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及时发现并树立生产经营者的典型榜样,依法打击无良商贩,努力营造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生产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互动氛围,使公众自觉成为自身权益的维护者和社会食品安全的监督者。

  第三,要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培训,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法律观念和诚信自律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食品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有检测中心,有准入市场,有食品文化,经过我们龙湾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拥有自己的“放心食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