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 > 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加快龙湾中心区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发布日期:2018-02-26 字号:[ ]

加快龙湾中心区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一、背景

龙湾城市中心区作为向东发展的主战场,是“倾力东部新城”的核心,以行政、文化、生活服务为主要功能的龙湾城市中心区有望成为推动东部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城中村改造、综合体、S1线等建设,吹响了龙湾区从传统产业强区向城市新区转型的号角。目前龙湾中心区正处于大建设阶段,中心区功能逐步完善,区域辐射力开始明显,具有匹配城市“东聚拓”主战场的核心地位。龙湾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有序组织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二、发展概况

龙湾城市中心区的范围几经变迁:最初集中于行政中心,面积为2.5平方公里;最终调整为50平方公里。文化中心、实验中学、龙湾二小、外国语小学、区五幼、文化水街等相继建成,标志着核心区的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基本建成。科技创新大楼、永中文化中心、规划展示馆、A地块配套小学、幼儿园、区图书馆等城市配套的完善,附二医瑶溪院区、市委党校、温八中、温州奥体中心等项目的落户,都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提升。近几年万科、绿城、北京东方城等知名地产的进驻,也让龙湾城市中心区的地产有了质的飞跃,人口集聚再次掀起高潮。

三、问题分析

现在制约龙湾中心区往更高层次发展的短板主要是旧城片区。旧城区位于中心区的东部,相比于中心区多元的功能和繁华的气息,旧城区原主导功能为大规模、高密度的居住、工业用地,对周边区域的发展形成制约。

1、工业

龙湾区是温州传统的产业强区,在浙江省县区经济排名却每况愈下,与杭州、宁波等地区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在原有产业发展模式下,以服装、鞋、阀门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已不适应新时期产业转型的需要,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是龙湾乃至温州未来的发展方向。

2、城市居住旧区

随着我区城中村改造持续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居住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还存在着许多尚未拆迁、改造的城市旧区,这是“半城市化”面貌的真实写照。

3、历史街区

永昌堡旅游发展很快,定期会举行节庆活动,集聚人气。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堡内旅游尚处于无序状态,停车位、厕所等基础设施欠缺,尤其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时段,堡内各项设施超负荷运行,服务能力大打折扣,永昌堡的旅游发展也陷入瓶颈。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建设进程,应采用适应性的更新方法,在尽可能地保留城市纹理、街道风貌和地方品质基础上结合拆除重建促进从物质空间到社会内涵不同层面的品质发展与提升。

 

四、思考及建议

中心区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放眼龙湾新城,城市建设虽然初具规模,但离打造东部新城,突出城区首位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群体、公共开放空间、城市环境、城市地下空间等的优化打造,突出城市包容度和首位度,最终打造宜商宜居的温州东部新核心。具体建议如下:

(一)工业建筑区

充分利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机遇,加快中心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重点实施搬迁改造二期项目,预计拆迁企业数200多户。加快拆后土地的开发利用工作,除安置房用地、道路、绿化等公建配套用地外,同时做好腾出土地的复合开发利用及产业布局谋划等工作,利用原工业厂房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电商仓储、众创空间等产业

(二)城市居住功能配套

在居住旧区更新过程中,一般来说民生问题主要涉及居住、配套、交通、环境、安全与服务等方面。为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旧区更新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以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养老配套的广度。如拆除违章建筑、新增公共空间;整合老旧社区、优化公共交通;完善公共配套、提升服务水平。

(三)历史街区

按照“文化乡愁”的理念,打造寺前街“文化记忆”特色古街以水乡建筑风格、设计手法对寺前街沿河建筑改造利用,对西侧寺前街街区进行保护性整治;对东侧影响历史风貌、建筑艺术价值不高的低层住宅建筑予以拆除,将东侧片区重新开发为高端文化创意区。对永昌堡等历史街区、永中传统风貌保护区内建筑的高度、体量、肌理、风格、色彩、材质等,提出控制要求;并对其相邻地块的建筑提出整体协调要求。

(四)城市设计

依托S1线站点打造TOD 中心商务带,打造智慧休闲商业街区,通过连廊、坡道相连,可形成城市森林的慢道体验;同时将A13艺术中心致力打造龙湾城市中心区新地标,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强中心区城市设计空间引导,规划点、线、面为一体,建筑立面、公共空间、交通组织等相融合的城市景观大格局。实施建设环黄石山、瑶溪风景区、奥体中心、永昌堡、河泥荡公园约 30 公里的慢行绿道及环大罗山健身步道。

 

民革龙湾基层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